日前,(第九届)国际家禽产业论坛在山东济南顺利召开。此次论坛围绕家禽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度沟通探讨,其中作为国内蛋品市场上表现亮眼的“黑马”品牌——“黄天鹅”深受关注。
2019年,贵州凤集在国内市场推出的主打“可生食标准”的“黄天鹅”品牌鸡蛋。在经过了近一年的市场验证后,得到了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论坛上,围绕“可生食标准”话题讨论,贵州凤集董事长冯斌从企业角度解读了黄天鹅鸡蛋“极致标准”背后,是一套有别于整个行业标准的新系统建立。
可生食鸡蛋标准:国内蛋品行业升级方向
2020年5月,贵州凤集对外公布,已实现中国首个“可生食级”鲜鸡蛋企业标准的落地。“黄天鹅”品牌鸡蛋完成了全环节的生产链品质控制体系,从种源安全、生物安全、有害生物防治、环境卫生、肠道健康、品质监测、GP中心管理等8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相比国家目前颁布的《蛋与蛋制品的食品安全标准(GB2749)》,“黄天鹅”增加了该标准中未做要求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项指标,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另有3项兽药残留指标,“黄天鹅”可生食标准的指标要求都高于国标一倍。
纵观世界范围的鸡蛋生产执行的标准,日本以“可生食标准”而成为目前世界上蛋品生产的最高标准。
日本鸡蛋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其核心就是日本的每一枚鸡蛋都要达到可生食标准才能进入市场,不含沙门氏菌、无蛋腥味,营养又美味。日本可生食鸡蛋代表了高标准,是全球的品质标杆。
“黄天鹅”引进的是日本有着38年生产历史的可生食级鸡蛋的生产标准。对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在“黄天鹅”出现之前,出于安全因素(特别是对沙门氏菌存在)的考量,消费者基本上是选择煮熟或者热加工食用鸡蛋,而不会去生食。
贵州凤集称,“黄天鹅”执行的“可生食鸡蛋标准”,其目标是超越日本蛋品品质“天花板”标准。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长期阻碍中国蛋品行业无法成为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影响产业的整体升级,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业标准与国际水准差距较大”。“黄天鹅”要超越日本可生食标准,不仅重新“标注”了国内蛋品标准的新高度,还要试图打破国际最高标准的天花板。行业标准升级首先需要企业付出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国内蛋品行业产品质量同质化严重,行业亟待升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多年以来并未找到合适的方向。
贵州凤集董事长冯斌在论坛发言时表示,从创立“黄天鹅”品牌的经验总结下来,“建立可生食鸡蛋标准,实际上企业要建一个完整的新系统。”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考量,要从技术、生产、营销、人力资源配置等等方面去整合全球最顶级的资源,通过内外资源聚合才能持续保持产品的“极致标准”。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黄天鹅”的可生食标准出现后,除了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有引领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可生食标准的背后是一个新系统的建立,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从整个蛋品行业上看,企业所执行生产标准的水准,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对品牌蛋品质量各个层面的理解和定义。就像冯斌先生所言:是由一个系统的支撑。这个系统反映出的是企业产业链的水准,也反映了行业的基本水准。
随着可生食鸡蛋企业标准的出现,客观上看,鸡蛋品质的差异化会越来越明显,消费者认知也会同步清晰,代表着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加强,市场的品质需求提升会倒逼整个行业的标准提升。
不久前,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印发《关于成立可生食鸡蛋研发与应用工作组的通知》,为了从根本上保障鸡蛋安全、优质和健康,该工作组计划与目标之一,就是要“制定优质鸡蛋与福利鸡蛋(可生食)标准”。
“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制定可生食鸡蛋标准无疑是我国鸡蛋品质升级的方向。只有在企业标准不断地超越行业标准,整个行业的升级目标才可能快速实现。”市场观察者表示。
在“黄天鹅”出现之前,中国蛋品行业的现状是停留在蛋品大国,而非蛋品强国的层级上。
数据显示,中国鸡蛋市场规模已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蛋品生产与消费国,产量占全球近40%。
而据中国农业大学和农业科学院的共同调研结果,全国平均单场饲养规模仅为5000余只,95%的蛋鸡养殖场都没有自己的品牌。更谈不上在生产标准方面能够有差异化的产品推出。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实际上,企业生产的品牌鸡蛋与普通散装的品牌鸡蛋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拉开,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生产的标准长期停留在十几年前,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距离蛋品强国的目标仍很遥远。‘黄天鹅’的出现能够让整个行业看见升级的方向在哪里。”
“只有系统是无法复制的”
在论坛发言时冯斌先生诚恳地表示,贵州凤集所引进并执行的可生食级别的蛋品生产标准,是通过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全产业链形态地支撑才能够实现的,并非只是引进日本可生食标准鸡蛋的概念。
事实上,在创立“黄天鹅”品牌之初,冯斌就已认识到,“企业和企业之间真正的竞争是系统竞争,只有系统是无法复制的。”
冯斌先生认为,企业提出任何的自己标准并不难。但如果“标准”的提出不是基于系统,就不会有竞争力。蛋品生产企业,想要模仿一个系统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引进日本可生食级别鸡蛋的生产标准背后,是需要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完整系统。
“我觉得,‘做得不同’比‘做得更好’强10倍。”对于贵州凤集建立的生产系统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黄天鹅”的市场回报已经证明了最初选择方向的正确。对此,冯斌笃定地说,“这是我们在选择自己的道路。”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黄天鹅的企业标准也是动态升级的状态。”“黄天鹅”设有中国首个“可生食鸡蛋研究院”,这意味着,“黄天鹅”的可生食标准的等级也在不断提升中。
世界蛋品协会市场委员会主席Christoffer此前表示:“黄天鹅蛋品非常大程度上促进中国蛋品行业品质升级转型,也会有越来越多蛋品企业加入,为中国蛋品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从市场反馈的信息看,“黄天鹅”的可生食标准对蛋品行业的触动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这背后,将是越来越多的蛋品企业根据自己的资源聚合能力建立起来的属于自己的“系统”,打破同质化的桎梏……形成多样化的有品质保障的品牌格局。相信这样的市场氛围也是贵州凤集和消费者所期待的。